火博













火博与北大医学再拓合作边界,器官芯片及3D疾病模型联合实验室揭牌启用
发布时间 :2025-06-03 浏览次数:562次

2025年6月2日 ,“北大医学-凯斯利康器官芯片及3D疾病模型联合实验室”(简称“联合实验室”)揭牌仪式暨凯斯利康研发基地启用仪式,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火博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举行。

 

仪式现场

 

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、中国科协名誉主席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,北京大学教授、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袁明 ,北京大学党委常委 、常务副校长、医学部主任、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 ,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终身荣誉会长、中国医师协会原会长张雁灵 ,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副书记 、区长吕晨飞,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存玉,火博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,火博医药集团董事 、总裁宋青,凯斯利康董事长张其军,凯斯利康首席科学家王涛等嘉宾出席仪式。

 

宋青总裁主持仪式

 

联合实验室是由火博医药集团投资孵化的创新企业——凯斯利康,与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联合共建的校企联合创新研发平台  ,聚焦器官芯片、仿生微流控系统、3D微器官构建、疾病模型建立、生物靶点验证及药物毒理筛选等关键方向 ,旨在打通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创新链条,加快原创科研成果的验证转化,服务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等重点医疗场景。

 

仪式现场,张其军董事长介绍了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与研发进展。他指出,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地将器官芯片、细胞模型、生物打印或计算模型等非动物实验技术手段应用于医药研发当中。凯斯利康自主研发的多器官芯片微生理系统 ,能够为研究人体脏器功能 、疾病发生发展规律、研发靶向药物等提供一个新型研发平台 ;未来,凯斯利康将依托联合实验室,与高研院形成优势互补 ,共同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效率、质量双提升,助力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源头创新加速融入国际标准及规则体系 。

 

 

张其军董事长介绍实验室建设情况

 

与此同时,北京市门头沟区携手火博医药集团 ,依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,着力建设“中国心谷”产业集群。凯斯利康作为集群中基础研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,将为心血管领域源头创新药械产品的研发转化,提供关键技术支撑。

 

吕晨飞区长表示 ,生物医药是门头沟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能级科研平台和创新企业的引进与发展。此次联合实验室落地门头沟,不仅为区域生命健康产业注入新的动能,也充分体现了门头沟区支持科技创新 、服务高端人才发展的坚定决心 。未来 ,门头沟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,助力科研成果更快实现落地转化与集聚发展。

 

吕晨飞区长致辞

 

乔杰校长表示,当前医学创新正处于多学科融合 、跨界协同加速发展阶段 。北大医学始终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不断推进校企联合攻关、成果转化机制创新 。高研院与凯斯利康共建联合实验室 ,是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技术平台协同创新的有益实践,未来有望在关键技术方向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成果 ,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 。

 

乔杰校长致辞

 

张雁灵会长指出,中国医学正加速迈向源头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。这一进程需要筑牢基础研究根基、提升前沿技术的跨学科协同创新能力,更需以国际化标准不断提升创新转化的效率与竞争力。联合实验室为我国医学前沿技术的自主化发展提供了新平台,希望平台持续聚焦临床关键问题,推动医工深度融合 ,持续提升我国医疗科技的自主能力和全球影响力 。

 

张雁灵会长致辞

 

韩启德院士高度评价了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意义。他指出 ,基础研究是医学创新的起点和根基,器官芯片作为一种前沿的创新研究工具,对于机制研究、模型建立到靶点验证都具有突破性的价值 。期待联合实验室通过校企协同,能够汇聚优势资源,紧密对接国家重大健康战略  ,切实解决临床关键难题;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,为推动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跨越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。

 

韩启德院士致辞

 

仪式上 ,凯斯利康与北京大学、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分别签署了合作备忘录。未来 ,通过更加丰富的跨学科合作 ,凯斯利康将进一步整合技术资源,加快推进多器官芯片微生理系统的临床转化应用 。

 

凯斯利康与北京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

 

凯斯利康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签署合作备忘录

 

近年来,火博基于对医疗场景的深入理解与临床需求的精准洞察 ,不断加大在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布局,与国家级科研院校、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,推动中国源头创新成果的挖掘与转化 。此次联合实验室的启用,也将进一步夯实火博生态化创新的产业集群能力 ,加速医药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落地。

 

仪式现场

 

未来,火博将持续深化与北大医学等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创新协同,围绕“科研—转化—临床”全链条打造高水平源头创新生态 ,不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 ,以更多真正有临床价值的创新成果 ,为优化医疗场景、增进人民健康贡献力量。

 

分享至:
返回顶部